基隆的海洋與保育

陳麗淑

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研規組

九十五年十二月十日

一、基隆簡介 *

二、地形 *

三、基隆的海洋生物 *

(一) 豐富易觀察的潮間帶生物 *

(二) 繽紛多彩的亞潮帶生物 *

(三) 人工魚礁 *

(四) 基隆港碼頭下的生物 *

四、基隆的島嶼 *

(一)北方三島 *

(二)和平島和八斗子 *

(三)基隆嶼 *

1.基隆嶼海底世界熱鬧豐富 *

2.基隆嶼周圍豐富的漁場 *

五、海科館基地附近的秘密花園 *

(一).否極泰來的寶地 *

(二)「秘密花園」現況調查 *

六、基隆的海洋保育 *

(一)基隆市目前的保育措施 *

(二)基隆海域的隱憂 *

1 污染 *

2 過漁 *

3 非法捕魚 *

4 水泥化海岸 *

一、基隆簡介

基隆市原名「雞籠」,位於台灣本島最北端,舊時係取「基地昌隆」之義定名「基隆」。三面環山一面靠海,山多平地少。共有七個附屬島嶼: 基隆嶼、和平島、桶盤嶼、中山子嶼、彭佳嶼、花瓶嶼、棉花嶼。

區域範圍內最大的基隆港原是西定河和田寮河的出海口峽灣,是重要的商港。因為鄰近有豐富的漁業資源,所以境內有許多漁港此外還有八斗子漁港、碧砂漁港、正濱漁港、外木山及望海巷漁港。

水溫主要受到台灣東部的北上的黑潮暖流影響,但冬天則受南下的大陸沿岸流,海面下十公尺處水溫,夏天約攝氏28度,冬天則降到攝氏18度。

秋冬時東北季風常在基隆的海濱的岩岸激起巨浪。

二、地形

要認識基隆海岸必須先認識北海岸,因為基隆位於北海岸的中間。要認識北海岸就要從新生代第四紀(二百萬年到一萬一千年前)談起。從第四紀接近末期,大陸冰帽開始溶化,太平洋地區的海水有普遍上升的現象,但在北海岸海水面卻有下降的趨勢,因為陸地隆起的速度高於海水面上升的速度。

陸地隆起的證據有: 海蝕洞(和平島)、珊瑚礁(澳底)、離水波蝕棚(八斗子)、上升灘地(三貂角)、海階(澳底)。

基隆位於北海岸的中間,有很豐富的海蝕地形,主要是因為此區的風和降雨增加海蝕的機會。風引起浪,不論是東北季風或是颱風因起的波浪都會增進海時的作用。雨水藉由水化、氧化、水解、碳酸化與溶解作用,都會使岩石產生軟化作用更易受波浪的侵蝕。

三、基隆的海洋生物

影響台灣最主要的海流是黑潮,尤其影響基隆的海洋生物相。黑潮寬度約100公里,深度700公尺,表面流速達100公分/秒,在台灣東部由南北上,到東北海域轉向東北朝琉球、日本流去。因受海底地形影響,在台灣東南及東北外海產生湧升流,把中層含營養鹽高的海水帶上來,使浮游生物繁盛,形成良好的漁場。 黑潮海流在台灣有季節性變化,夏天時東北季風弱,西南氣流旺盛,故南中國海水團沿海峽南部北上,帶來許多印度洋種生物的幼生,甚至可達本省的北部海域,而在東部的黑潮主流,也會有另一支流沿西南部沿岸北上帶來一些西太平洋的種類,所以在臺灣北部形成印度洋與太平洋魚種交會的特殊現象,與臺灣南部以太平洋魚種為主的情形不同。此外,冬季東北季風強,大陸閩浙沿岸冷水流沿海峽南下,此時許多東海黃海的種類,隨寒流南下,如烏魚等,一些能適應冬季16-17℃水溫的魚種也因此可分佈到台灣北部的沿岸以及澎湖的北部海域。

豐富易觀察的潮間帶生物

由岩礁形成的潮間帶,因為可以提供堅固的底質供生物居住,所以形成生物歧異度高的豐富潮間帶生物,僅八斗子海域潮間帶,根據本處做過的調查資料顯示,共出現藻類54種、魚類112種、蝦類蟹類36種、貝類51種及其他無脊椎生物62種。

北部海蝕平台地因為形平坦比起台灣南部的珊瑚礁潮間帶,更具有容易親近觀察的特性。因為容易接近,所以本地的潮間帶嚴重的受到人為的干擾,幸好基隆本地的潮汐型態為混合潮,就是介於半日潮與全日潮之間,每天雖然有兩次漲退潮,但是只有一次明顯低潮。春夏秋期間,每日最低潮時間在白天,冬天最低潮時間在半夜或凌晨。加上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,此地潮間帶每年都有一季的休養期間,而且夏季主要受黑潮暖流、冬季轉而受大陸沿岸冷水流影響,以海藻為例,造成海藻組成受季節更替影響,兼具熱帶及溫帶的藻種。

繽紛多彩的亞潮帶生物

雖然基隆珊瑚礁並沒有台灣南部珊瑚礁那麼大規模的石珊瑚聚落,但是強勁的海流,還是造就本地相當可觀的軟珊瑚景觀。冷暖海流隨季節交替出現,持續影響此地的亞潮帶生物相。

人工魚礁

基隆海域有多處的人工魚礁,投放地點包括大武崙沿岸、望海巷沿岸、外木山沿岸、基隆嶼與望海巷間海域。材料包括廢船、鐵殼船礁、雙層框水泥鋼礁、方型水泥礁、保護礁、水泥電桿人工魚礁等。吸引許多經濟魚種聚集,如三線雞魚、紅甘、烏尾冬、石斑、梭子蟹、石鯛、石鱸等前來棲身或尋求食物。

基隆港碼頭下的生物

基隆是臺灣第二大港。港內平靜的海水加上船舶進出停靠,港中水位下的海洋生態,一般民眾最接近卻最為陌生,尤其是附著生物的組成。但港區水域易受人為造所成的污染、干擾與外來種的意外引入所影響。

四、基隆的島嶼

(一)北方三島

彭佳嶼(又稱大峙)、花瓶嶼(又稱花竿嶼)、棉花嶼(又稱扛轎嶼)合稱北方三島,都是屬於火山島。附近因為有黑潮流經所造成的湧升流,造成海洋生物繁生,形成良好的漁場。

(二)和平島和八斗子

和平島和八斗子有發育良好的海蝕崖和各種海蝕地形,都是屬於大寮層的厚質砂岩,因為具有較強抵抗海浪侵蝕的能力,所以突出成為海岬。和平島與陸地連接之處,已經侵蝕出一條海溝,所以和平島已成為一個島。和平島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,所以可以看到蕈狀石、豆腐岩、海蝕平台和海蝕崖等。「千疊敷」指的就是豆腐岩。至於「萬人堆」則是指海蝕平台上一些較硬的石灰質塊,原先這些石灰質塊都是類似野柳蕈狀石的頂部,後來掉落到海底,經過海底沉積,又重新包埋在岩層中,所以屬於重出土地形。

形成豆腐岩的幾個要件:

地層要有互相直角交錯的節理。

地層要有低角度的傾斜、以便海水能夠順著節理侵蝕。

地層須砂岩與頁岩交錯且砂岩的厚度必須約在半公尺以上。

高潮時海水激起的浪花,要能越過波蝕棚的高度,如此碎浪才可以洗刷傾斜的波蝕棚。

八斗子海岸則是隆起波蝕棚的代表,最早這片面積廣大的平台,原來是波蝕棚,由於陸地上升的影響,目前已經脫離海水的侵蝕。因為砂頁岩交互出現,軟的頁岩凹入,而硬的砂岩突出,形成一個項大型洗衣板的地形。

(三)基隆嶼

 

對在基隆長大的人而言,那是一個最親切、最熟悉的一個地標。隨著角度的不同基隆嶼有著不同的樣子。有人說它像一頭鯨把頭浮在水面上;也有人說像一頭熊半身沒入海中,熊的鼻子高高翹出東邊水面。另有一個有趣的傳說,西邊突出水面的尖石是露出水面的犀牛角,古早以前在海外有一名仙人自豪自己的犀牛(基隆嶼)體型非常的大,舉世無雙,聽說基隆也有一頭大犀牛(基隆山),所以他千里迢迢牽著基隆嶼來到基隆外海,沒想到基隆嶼真的比基隆山還小,一氣之下就用繩子綁住犀牛角拴在和平島方向,從此基隆嶼就留在基隆,奇妙的是從此不只拴住了一頭犀牛,也把鄰近富饒的海洋資源拴在台灣,這是基隆為什麼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的傳說。

基隆嶼位於基隆港口東北方約六公里,是一個原始又美麗的火山島,島四周有發達的海蝕地形,在地質上屬於火山島,主要由角閃石、黑雲母、石英安山岩所組成,岩石的性狀和基隆山的石英岩塊類似。全島長約九百六十公尺,寬四百公尺,最高點為一百八十二公尺,山勢陡峭,四周都有斷崖。島周圍有幾塊大礁漲潮時還可以突出水面,東方有一塊礁形狀像雞心,有人稱它為雞心岩(北磺小乞礁);另外在島中央偏北處的大礁稱「小乞礁」是著名的大石斑磯釣場,又稱小基隆嶼。島的西南方海底有一約十公尺深的海底稜線(淺瀨),學術上稱之為『基隆海檻』,一路延伸到往和平島的一半距離,就是岸頭堡石帶,海況好時可以隱隱約約看到,也有人稱它為換潮線,因為每當漲潮時,水往東,因潮水由淡水河來,所以水色較渾,稜線西北方水面波濤激盪,但稜線東南方則較平靜;退潮時,潮水由鼻頭角往西流,則剛好換過來,稜線東南方水面波浪明顯,西北方則平靜。

1.基隆嶼海底世界熱鬧豐富

基隆嶼四周海流發達強勁,尤其漲退潮時亂流多,必須要配合潮汐才能夠下海,加上海底地形陡峭,一離開岸邊水就很深,目前基隆市政府並沒有開放水底觀光,所以一般人不應該違規隨意下海。

因為海流明顯加上水中的浮游動物多,所以基隆嶼海底有著各式各樣適應強流的濾食性生物,如發達的黑珊瑚、黃色海鞭、及各式各樣的藪枝蟲、黃色、藍色和紅褐色海綿、海鞘,在陡峭礁體上著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,如軟珊瑚、石珊瑚、葫蘆海葵、礁體上佈滿了紅的、藍的、橙色的管星珊瑚、裸鰓類、櫻花蝦等等。此外還有許多北部常見魔鬼海膽、在岩縫中常躲著梭子蟹、黑蝶貝,以及各式各樣的螺貝類。此外海底也有北部海域常見的藻類,如馬尾藻、錫蘭海膜等。

就是因為四周的海流經常很強,此地受到人為的干擾比本島少,所以此區的魚類對人的戒心比較低,魚比較能容許人靠近。基本上,北部常見的魚種,如變色雀鯛、五線雀鯛、耳帶蝶魚、褐帶少女魚、北方棘蝶魚、雙帶鱸、橫紋鱠、刺河豚、雜紋鸚哥魚等在基隆嶼都可以發現,每一種魚類的數目都很多。此外還有金花爐、獅子魚,小型魚類如克氏小丑魚、月斑葉鯛、竹葉鸚鯛、黃雀鯛、稻氏天竺鯛、鷹班鯛等,北部罕見的花斑擬鱗魨、苔斑裸胸鯙也在此地發現。單次潛水觀察所見之魚種可以達到五十種以上。

2.基隆嶼周圍豐富的漁場

基隆嶼周邊水域因水深落差大,除了現在是著名的釣大石斑磯釣場,早期基隆嶼為深澳地區之主要漁場,漁產資源豐富,但近年來因環境及過漁的影響,尤其是石斑魚會由雌魚變為雄魚,超大型石斑才是公魚,所以拼命釣大型石斑,石斑魚資源已減少,其他漁源也有向外移之趨勢。目前仍可見漁船在附近停泊下錨捕魚。也有漁民在此區放籠具誘捕底棲生物。根據邵廣昭教授對基隆嶼附近海釣活動之研究報告:基隆嶼西側,水深為三十公尺,砂質海底,海釣常見的魚種有黃雞魚、白帶魚、透抽、煙仔虎、魚參科魚類;基隆嶼北側和東側水深六十至七十公尺,主要是礁岩海底,海釣的魚種為黃雞魚、白帶魚、花枝、煙仔虎(鰹魚);基隆嶼南側水深在三十四至四十七公尺,主要的釣獲魚種有嘉蠟、花身雞魚、花枝、白帶魚、煙仔虎。

此外根據本地漁民的經驗此區常有大型過仔(石斑魚)、青衣(鸚哥魚)、石狗公、黑毛(瓜子鑞)、白毛(天竺舵魚)、紅甘魚參、紅目鰱、白腹仔、西齒(土托,鰆)、巴弄(真魚參)、象魚(臭肚魚)。此外海豚、海龜、豆腐鯊和翻車魚,都在秋季末開始出現在基隆嶼附近海域。

其他海洋生物則有三點市仔、花市仔、章魚、貝類、軟絲仔、小卷、花枝、龍蝦。九孔也有不少,但自從九孔養殖興起,價格降低,漁民已經很少從野外去採集。早年基隆嶼北方在冬季時可以釣旗魚,但近年來已不多見。

五、海科館基地附近的秘密花園

(一).否極泰來的寶地

聽八斗子在地人的敘述,基隆海底原本充滿著各式各樣漂亮的海洋生物。如林福蔭船長口述,在長潭尾的「古厝門前」的「紅魚坑」是紅魚出現的地方。沿岸還有「白毛」礁、「鳳尾毛窟」、「咾咕蒼」等,可以釣魚、採石花、採螺。當年沿岸資源的盛況,今日是看不到。

而且八斗子半島東半部靠近長潭里這邊的海岸,因為從民國64年到80年被選來當基隆市的垃圾掩埋場及水肥處理廠,海域不只有固體的垃圾,更有廢水排入海灣中,當時不只陸上的居民必須處於不良的環境中,海底的海洋生物更是成天與垃圾為伍。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幾年沒人想要在此近岸下水,所以在濱海公路通車後,有許多海域因為遊客的出現,而使得當地的生物迅速減少時,這個海域一直到海科館籌備處接收垃圾掩埋場及水肥處理場,並陸續興建潮境公園和潮境工作站。

之後,不只陸上景觀呈現新的面貌,海底景觀也因為潛水朋友的口耳相傳、網路廣為宣傳,突然間八斗子的「秘密花園」成為熱門的景點。但如果讓潛友及當地老一輩人公平來評斷,「秘密花園」雖自有其獨特的地方,整個海域還有更多獨立礁所形成的美麗花園。

(二)「秘密花園」現況調查

「秘密花園」獨立礁的位置所在水下底質為礁岩,其地形成四十五度向外海陡降至一百公尺外十九公尺深的礁岩邊,跨越寬八公尺、深六公尺、長度25公尺之沙泥底質的深溝後便抵達軟珊瑚茂盛的秘密花園獨立礁。此點因凸岬效應,有經常性潮流湧入,並和灣外潮流流向相反。由外海流入的水層攜帶之浮游生物豐富,吸引大量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在此覓食,而迎流密生的棘穗軟珊瑚、柳珊瑚、鞭珊瑚(海鞭)更形成屏障攔阻了過往的有機體,成為蓋刺魚科、蝴蝶魚科、隆頭魚科等等的魚類覓食的理想場所,相對於鄰岸的百公尺外45度斜坡礁岩上則冷清許多,斜坡上雖有小型凸礁和裂縫,但卻只有少數魚類在此巡游。在此斜坡上唯一生長旺盛的群體,則是匍匐型的石珊瑚,又以水深十公尺至十五公尺處密度最高。此處為最佳魚類觀察點,秘密花園凸礁孤立於水深26公尺沙泥底質的海床上,礁高9公尺,成為大多數魚類聚集的中心,無論潮汐流起落,都維持著相當數量的魚類聚集。也許是地型之故,僅僅約45平方公尺的凸礁,經常性可見的魚類高達54種。目前本處施工期間,無人可以進入,施工前,因為前往的潛客太多,對「秘密花園」造成許多的干擾及破壞也相對的增加。

六、基隆的海洋保育

(一)基隆市目前的保育措施

目前基隆市於1978年起,將行政區內由沿岸退潮線向外延伸三海浬之海域,設有漁業資源保護區,並劃分大武崙、外木山、八斗子、長潭里、望海巷等五個保護區。對區內龍蝦、九孔、蠑螺設定最小可捕捉體型,石花菜、紫菜、雞冠菜的禁採期。不準底拖網、巾著網、?仔魚拖網進入。但目前似乎成效不彰。

此外基隆市政府還積極從事人工魚礁投放、種苗放流、箱網養殖等培育資源的工作。

(二)基隆海域的隱憂

污染

基隆沿海受到陸地上大量排放廢水、垃圾漂入海中等問題,造成海底到處可見垃圾,還有釣客留在海底的鉛錘、擬餌、及不小心留在海的錨、廢棄的魚網。基隆港進出頻繁的輪船,帶來潛在的油污染問題。

過漁

漁業是基隆重要的經濟活動,但是近年來有幾項問題卻是不容忽視。

(1)爭議的漁法:飛魚卵、?仔大量捕捉的結果,造成成魚資源的萎縮。近來對?仔限捕的政策,讓許多漁民反彈。

(2)漁業出現的警訊:螃蟹產量增加被認為和海底垃圾量增加有關、赤?小型化是資源過渡捕撈的徵兆。

(3)不當漁法:棒受網無限制增加船上誘魚燈的亮度,除了影響漁民健康外,對資源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。

非法捕魚

以基隆嶼為例,有漁民炸魚造成當地海底景觀及棲所的破壞,另外有拖網漁船以電魚方式,一網打盡所有底棲生物,或是用毒魚的方式捕捉魚類。雖然這些行為已隨資源量減少而減少,但近來非法靠近的大陸漁船,完全不受規範,造成新的漁業問題。

水泥化海岸

基隆人最佳的野外教室--潮間帶因為防波堤及消波塊的增加而逐漸萎縮,潮間帶生物是須要潮汐來滋養,一塊平靜無波的潮間帶是孕育不出多樣的生物。所以我們是不是該思索,到底多少消波快是我們必須的。

保育觀念的提昇,有賴正確生態觀念的傳播,海洋是老天爺賞給基隆人的禮物,只要人人都懂得去珍惜它,資源才得以永續不絕。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萬里桐社區,當地人士已經意識到不保護沿岸環境,漁獲狀況只會越來越糟,所以最近當地漁民已不再在近岸靠近珊瑚礁的地方放置流刺網,而且社區居民自動成立巡守隊,不只檢舉非法的毒、電、炸魚,也積極的制止遊客在潮間帶不當的採集行為。從最初大家都無所謂,到今日同心協力要讓海域恢復以前豐富的景象。雖然時間不長,但未來的成效是可以預料的。希望基隆海域也儘快的成立相關的組織,那麼不只「八斗子的秘密花園」,是整個基隆海域就有機會恢復到良好狀況,而且是永續經營的,可以讓子子孫孫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