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新城(含金龍湖)

國家新城原名為「阿賜坑仔」,因有一住民陳天賜而稱之。清代即已成庄,又有人名為阿四坑(土尾重雄1897),當時亦為大武崙庄的一部分。光緒年間始劃為基隆堡下的鶯歌石庄。

日治初期為石碇堡的鶯歌石庄,大正9年地名改正,為基隆街下的七堵庄下的鶯歌石。二次大戰後,歸屬台北縣七堵鄉,直至民國36年劃歸入基隆市,成為七堵區的鶯歌里。民國70年,鶯歌又劃出三民、四維、七賢及五福里。民國72年自五福里增設六合里。民國87年又新增了長樂里,成為目前三個里的山城社區。

本區多為山坡地,位於大武崙溪與新山水庫支流交會的地區,二旁的山丘並不高,隔著山嶺與七堵區的石厝坑相鄰。鄰近新山水庫有一先民所築,為灌溉所用的金龍湖(原為坑頭埤仔)。

早期先民的產業活動,為在溪旁河階谷地闢農田築水圳。民國36年時,曾於今基金一路、北二高附近,為開採大武崙
煤礦,設置大興煤礦工寮。後因煤礦業沒落,民國61年,基隆市政府選擇鶯歌石,利用山坡地六一.一 六九零公頃規劃設立安樂社區國宅。於民國65年開始整地,陸續興建完成,並同時開闢聯外道路如基金一路、安樂路等及自強隧道,至民國73年始完工。

因長庚醫院也於民國74年完工使用,受到上述鄰近開發的帶動,到了民國86年,本區大量開發為密集的住宅區。直到民國92年的現在,計有五福、六合、長樂三個陸續設立的鄰里,近五千戶家庭、一萬六千人口。
國家新城,是由地主李財、黃建智與前台灣省議會議員謝修平先生,於民國65年合力興建的大型社區。『國家新城』四個字之意,即是國家新城市、新希望之意。當時,還特地興建了一座明顯的地標—城門牌樓以資紀念。當新城初期工程完工後,立即有住戶遷入定居。起初只有八百戶人家,且最早興建的房舍是38巷,其次為36巷。後來32巷和34巷也陸續興建。

隨著人口持續增加,民國73年成立六合里。數年後,蓋起了「台北生活家」集合式住宅,緊鄰的「陽光清境」、「山海關」陸續興建。民國78、79年時,「翠湖山莊」也開始建造。爾後,建設公司因容積率等問題的考量,又積極在此投資,興建了「大衛營」、「龍騰大地」、「金閣」、「天嬌」等大型的集合式住宅。至民國87年,因人口大幅度成長,始設長樂里。數十年間,十多個獨立居住社區群,散佈在這緊密的山城空間裡。

國家新城早期因人口稀疏,並無學校的設置。隨著人口陸續成長,學生就學不便,因此在社區住戶與鄭林清良議員的爭取下,於金龍湖畔設立長樂國民小學,創校校長—尤雪娥女士。至此國家新城社區有了稍具規模的文教機構,對於居民的生活品質提昇具有著正面效應。

地理資訊
行政區: 
安樂區
位置資訊: 
國家新城(含金龍湖) 安樂區, 基隆市
Taiwan
Javascript is required to view this map.